【車內好聲音】善用車機內建DSP,改善低音模糊
【車內好聲音、開車好心情】善用車機內建DSP,改善低音模糊
這是利用「主機內建型DSP」來讓低音更清晰的技巧!
如果想在車內享受更好的音效,那麼「DSP」(數位音訊處理器)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工具。
本篇將從使用DSP的理由到機型選擇,再到實際操作的技巧進行全面解析。本次開始,我們將分享操作的訣竅,首先介紹「主機內建型DSP」的實用技巧。
現代的車機,不管多陽春或者多麼高階,都有內建「DSP」(數位音訊處理器)。
DSP是車機中,不可或缺的靈魂,是整車音質好壞的根本。DSP也肩負許多音質上的設定因子,透過這些設定,可以改善原車音響系統中,音質不夠細膩、音場不夠聚焦沒有層次等現象。
◆ 簡易型主機內建DSP的分頻功能,其實非常實用!
在正式介紹前,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什麼是「主機內建型DSP」。顧名思義,這是內建於主機中的DSP裝置。其性能根據機型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。如果希望能進行更細緻的控制,建議選擇具備「分頻設定」與「時間校正」功能的機型。
其中,較高階的車機在「分頻」功能有兩聲道分音模式(下圖左)與2.1聲道標準模式(下圖右)之分。
高階網絡分音模式,定義上是以前門喇叭為主體,分別是前門A柱上的高音喇叭單體配置,再輔以前門上的中音喇叭單體。低音則另外以主動式低音喇叭輔助。
當車機選擇這樣的模式時,可以分別設定高音單體(Tweeter)、中低音單體(Midwoofer)、超低音單體(Subwoofer)的頻率響應範圍及衰退斜率;
而2.1聲道標準模式則僅能設定前喇叭與超低音喇叭(Subwoofer)的頻率響應範圍及衰退斜率。
即便是2.1聲道標準模式的分頻功能也能有效改善低音表現,使其更加清晰。一些機型在未連接超低音喇叭時無法啟用此功能,但也有部分機型即使未連接超低音喇叭也能進行操作。如果你的主機支援這種操作方式,不妨嘗試使用這一功能,來調整低音效果。
◆ 調整門喇叭的低頻播放範圍,讓聲音更乾淨
接下來概略說明操作方法。建議準備一段錄製低頻效果良好的音源,並以平時聆聽的音量播放,同時專注觀察低音的表現,逐步縮小前喇叭的播放範圍,也就是慢慢提高前喇叭的「截止頻率」(Cutoff Frequency)。這樣做後,你應該會發現低音變得更加清晰。因為門喇叭無法順暢地再現極低頻的聲音,當將低頻範圍縮小後,模糊的超低頻聲音就不會再出現,從而改善音質。
但若繼續提高截止頻率,可能會導致低音的音量逐漸減弱。一旦音量減弱過多,就代表調整過頭了。透過上下微調截止頻率,找到既能保有適當低音量感、又能讓低音聽起來更乾淨的最佳平衡點。
另外,如果遇到車門內部出現震動情況(俗稱「共振」),這項操作同樣有效。因為車門內部鐵板的震動多是由喇叭背面發出的低頻聲音引起的。縮小門喇叭的低頻播放範圍,可以減少引發共振的音頻成分,從而抑制車門的異響。
透過這種方式,不僅能提升低音的清晰度,還能改善整體聆聽體驗和車內環境的穩定性。
◆ 利用分頻功能實現低音的「前方定位」!
當加入超低音喇叭(Subwoofer)後,若能善用分頻(Crossover)功能,便可以實現低音的「前方定位」。
什麼是低音的前方定位?
通常,超低音喇叭安裝在座椅下方或行李廂內,低音多數從車內的下方或後方傳來。然而,經過精心調整後,低音可以聽起來像是從前方的喇叭發出,這就是低音的「前方定位」。
其實現原理
低音的特性是來源較難分辨,而高音的來源則容易辨識。如果能讓高音與低音完美融合,聽者會產生一種錯覺,認為低音也來自前方喇叭。
實現的關鍵:相位調整
相位(Phase)的正確設定是實現低音前方定位的核心。簡單理解,相位就是「聲波的時序」。聲音以波紋的形式在空氣中傳播,當前喇叭與超低音喇叭的聲波同步時,就可以稱為「相位吻合」。在這種狀態下,高音與低音會形成一體化的效果,讓低音聽起來像是從前方喇叭發出。
善用分頻功能並調整相位,能大幅提升音響的空間感與前方聲場的真實感,讓車內的音響體驗更加細緻且具臨場感!
延伸閱讀:
◆ 先鋒車機之音質設定 (未完待續)
◆ 教你看懂喇叭規格的意涵
◆ 車內超重低音的必要性